2023年年初國際權威咨詢機構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發布了《2022中國大模型發展白皮書》,成為國內大模型發展的參考。近年來國內外各大企業積極、迅速地推進大模型訓練,千億參數模型層出不窮。
大模型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產業提質降本增效,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但其落地過程需要多方參與,且對平臺、算法的要求較高。盡管大模型的訓練量不斷擴大,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也多有應用,但應用的發展水平與速度參差不齊,部分領域尚且很難將模型真正落地發揮實效,推動行業大模型落地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大模型的應用領域:開拓與不足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從判別式發展到生成式的一個重要的創新里程碑,有目共睹的強大能力掀開了人工智能通用化的序幕,其賦予各行各業解決場景效率優化問題的能力,推動產業變革,從而提質降本增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目前,我國大模型在金融、傳媒、文旅、政務四個重點領域的應用相對成熟。
金融領域屬于信息密集型行業,是大模型技術的最佳應用場景之一。目前眾多國內金融科技平臺已布局大模型技術研發。但新應用開發的高成本投入以及數據合規性、安全性帶來的挑戰仍橫亙在金融行業面前,有待進一步優化處理。
媒體領域正深入應用大模型技術促進智能化轉型升級。例如百度文心大模型與媒體行業的結合已在“策、采、編、發”等不同場景上帶來了新模式,傳統媒體正在走出舒適圈,應用前沿技術,跟上行業迭代的步伐。
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加快文旅大模型建設,利用大模型將文旅內容精準推廣到目標人群,形成快速轉化。例如,騰訊文旅攜手南京文投打造的國內首個城市級文化行業大模型“南京文都智慧大腦”, 為南京的文旅領域提供更加豐富和智能的文化體驗。同時,國內大模型與文旅行業的結合仍處于初級階段,仍需進一步提升文旅供給質量、提高全要素文旅生產效率,深入把握行業需求,在數字化升級中實現增長。
政務領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電科太極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小可”,幫助黨政企用戶智能化開展業務。目前已經推出擬文助手、編碼助手、智能標繪等一系列智能應用,解決了相關領域存在的重復性工作多、基于個人經驗決策不夠科學、工作效率不高等痛點,滿足降本增效、流程優化和工作創新等需求。但政務領域仍有許多應用場景缺乏相應的大模型應用推動,有待進一步探索。
加速助力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全方位推動大模型落地,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可以從頂層設計、監管完善、行業積極性調動和人才培養四個方面出發。
第一,加強大模型頂層設計。一是鼓勵行業大模型技術的持續創新。二是鼓勵全國企業開源發展大模型,協同解決穩定性、透明性等共性問題。三是著力推動場景創新,以場景創新推動技術迭代升級,加快大模型技術在各領域落地,更好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四是加強大模型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步研發隱私保護相關技術,為大模型的安全提供支撐與保障。
完善國內大模型監管措施。一是建立統一的監管框架。目前國外在大模型應用領域已有相關立法和監管法律政策,但國內相關監管措施仍有待完善。二是針對包括金融、人工智能、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探索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優化行業發展環境。
調動行業積極性,推動各行各業探索大模型在具體場景的應用。一是加強資金保障。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大模型創新應用。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做好資源統籌整合;二是構建更加有利于創新的產業環境,鼓勵企業攻堅克難,加大對大模型、尤其是行業領域專用大模型的研發投入。
注重綜合型人才培養。培養一批既懂行業技術又懂 AI 訓練的綜合型人才。一是高校應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建設,完善教學體系,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多功能復合型人才。二是加速產學研各界融合,大力建設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將教學內容與產業一線緊密結合,培養富有實戰經驗的人才,杜絕“模式化”人才的出現。三是鼓勵創新,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自身能力與才華,為各行各業大模型應用的發展奠定創新基礎。
當今世界,推進行業大模型應用落地已是大勢所趨。只有聯合社會多方,共同努力,協同發展,才能不斷推進大模型技術的創新與成熟,促進大模型在各領域各行業應用落地,從而助力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數字經濟發展。